据媒体报道,我国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涨幅比9月的1.6%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此前1.5%的预期值。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因为年底是购物季,这个时期的CPI比较容易出现反弹,之所以连续走低,其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调的传导作用。照这个趋势下去,我国可能会面临通缩的压力。
对于未来CPI的走势,林耘认为,中国的物价指数经过多年的上涨,自身累计的涨幅比较大,现在随着消费渐趋理性化,向上继续涨的动能不足,向下调整的压力较大。那未来央行会不会继续降息?林耘认为有可能。“假如CPI在未来继续走低,央行即使不直接降息,降低存准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他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亚超)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接着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据媒体报道,我国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涨幅比9月的1.6%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此前1.5%的预期值。历史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起,除了今年8月份,我国CPI涨幅持续徘徊在1%-2%之间。
专家分析认为,未来CPI仍将低位运行,预计全年平均涨幅可能在1.4%-1.6%,年内通胀无忧。同时,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仅依靠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远远不够,仍需坚持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的开展,以刺激内需,消化过剩产能。未来CPI走势会如何?还有没有继续降息降准的可能?
【点评】林耘
【追问】目前,中国制造在高铁、大飞机等重点领域领先,却又在圆珠笔、马桶盖等方面存在系统性落后。有专家把造成这一尴尬现状的原因归结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