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示,境外长期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市,不设持有期限和最低持有量要求。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央行的表态实际上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的步骤。现在海外人民币流不回国内,投资和使用区间有限。”
张捷认为,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要开放债市,提供投资空间,这是一个必然过程,也是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关键一步。这有利于增强海外投资者,尤其海外主权基金,更多储备人民币的动力。目前我国银行间利率远高于别国,很吸引人,欧洲现在是负利率。(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首先,来看财经今榜的头条新闻。
据《证券日报》报道,为加快建设更加开放透明、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债券市场,以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且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通知》指出,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采用备案制,并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维护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央行鼓励境外机构投资者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行长期投资。从国际经验看,央行和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基本上都是各国金融市场的长期投资者,也符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长期投资者的定义,对此类投资者没有持有期限和最低持有量的要求。
【点评】张捷
【追问】个人征信市场毫无疑问吸引着互联网企业的目光,首批8家民营征信机构结束了央行的相关验收工作,有望在近日获得个人征信牌照。据了解目前有超30家公司角逐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名额,其中包括百度、京东金融、块钱等机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