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是到机关当公务员或者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需要操心一件事——那就是给自己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危机管理专家艾学蛟在《我财经》节目中指出,现在纸质档案太落后了,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了,就应该引入电子服务。
对于目前各地人才市场收取档案保管费是否合理?艾学蛟说:“档案保管费收还是要收的,毕竟各地人才市场提供了相关服务,并且投入了一些人力,但是应该收多少合理?投入的人力、物力需要花这么多钱吗?收费可以收,但是不能收的太多,要拿出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比如说降到每年50块钱以下,如果一年收30块钱,这样的话,钱略有结余,又能够提供服务,我想这是合理的。”(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沥慷)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又到毕业季,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是到机关当公务员或者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需要操心一件事——那就是给自己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安“家”需要花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面向庞大群体收取的这笔档案费,着实是个“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
对此,《京华时报》刊文指出,按理说,档案保管应该是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保经办机构在国家规定中也属于公益服务性质,但现行的档案托管,采取的却是商业运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各地人才市场就收取档案保管费,但至今全国尚无哪个省市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对此,有专家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点评】艾学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