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后发展"小目标"|巴中特快|走廊记录者|中巴经贸热线|专线直击·出海|巴基斯坦人在中国|中巴经济走廊发现之旅|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专题|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合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19-04-12 10: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合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19-04-12 10: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当前国际竞争加剧、国内竞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是实现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简政放权、打造公平竞争、高效协同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创新、打造宽严适度、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优化政府服务、打造开放创新、和合共生的国际化环境。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在争夺科技人才资源的同时,都非常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纷纷出台政策和法规。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已从去年的第78位跃升至今年的第46位,首次进入前50名。从10个主要一级指标来看,中国在“开办企业”和“获得电力”两个领域的营商环境获得了显著改善。但也要看到,在主要一级指标中的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和办理破产等方面,我国的排名仍然较为靠后。这反映出我国营商环境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企业的税费负担还有较大下调空间,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需解决,政商关系有待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仍需加强等。下一步,要瞄准市场主体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着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18年工作回顾”中指出,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我国采取了许多大动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瞄准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制止乱收费乱检查等,避免对企业自主经营的不当干扰,不断缩小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差距。要在精简事项、简化流程、降低费用等方面加大力度。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务支撑。一方面,着重为简政放权服务,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在行政审批权力下放过程中,优化权力行使环节与流程,规范收费项目,都需要更开放、更便利的服务。比如,下放行政审批权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要减少企业开办时间、简化所需证照的流程,就必须以优化服务为根本保障。通过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也是为简政放权提供服务保障紧密对接。

  另一方面,着重为加强监管服务,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实现监管方式创新,要求信息共享的服务来保障。比如,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与综合监管方式与机制,以及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的方式,都必须以优化服务的信息共享为前提,各相关监管部门共享信息,才能减少重复监管、多头监管给企业造成的负担与成本。

  法治化是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

  与世界上营商环境排名靠前的经济体相比,我国在营商环境法治化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法治化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根本保障。良好的营商环境应当是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应当有一系列法律、规范来确保政府“有形的手”在阳光下运行,杜绝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要赋予各类资本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权利,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我国在加强产权保护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实践,《专利法》修正案的通过,意味着我国产权保护将迈上新台阶。

  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思想支撑。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必须将法治观念贯彻到位,使之深入人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推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群众基础。注重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及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制度,做到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紧贴时代的高质量立法。适应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需要,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新能源汽车、网络约车、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抓紧修改、废止阻碍新动能发展的规定,建立适应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标准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机制,营造更加适宜的创新生态,用高效率的服务为企业创新赢得更多的机遇。而《外商投资法》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是市场主体,是“用一把尺子量身高”,可实现国内外企业平等竞争,为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进信用中国建设,完善信用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做实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机制,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形成“人人守信、人人受益”的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竞争氛围,构建宽严适度、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

  市场化为营商环境提供公平竞争

  前段时间,民营企业遭遇了“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民营资本在进入某些已经放开的领域时遇到困难,存在看得见进不去甚至进去了又被迫退出的现象。这反映了市场化存在不公开、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近期,纾困民企的措施集中落地实施,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政策不能只做“救火队员”,要让所有企业都享受到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红利,就应当在政策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根本方向,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精准预调微调是必要的,但也要防止“有形的手”过分干扰“无形的手”而导致市场扭曲现象。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吸引投资、增强市场信心,需要更加重视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扶助小微企业的重要方法,也是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内在要求。要从根本上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个公平竞争、高效协同的市场环境,关键在于政府要创新服务模式,监管要做到宽严相济,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例如,在我国,开办1家企业平均需耗时24天,而在新西兰平均只需半天。这表明,在市场准入、审批流程、手续环节上,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高效协同是开放互联的宏观环境的重要表现。继续清理和规范阻碍企业发展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税费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产业链招商,加大本地企业的产销配套力度,并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为企业拓展产品销售和合作的空间,降低企业寻找市场成本。加快出台关于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相关规范,以依法加强市场主体行为监管为重点,推进市场行为监管体系建设,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尽快形成公平竞争、开放协同的大市场。

  国际化是营商环境评价标准

  在建设最优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国际化是评价标准,也是内在要求。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国际化仍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就要坚持开放创新,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要对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实现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公平、高效和透明的规则是营造富有活力的经济和创业环境的基石。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主动创新,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真正形成竞争、高效、规范的市场秩序;需要对照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指标体系,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切实提高各只有努力打造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优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才能提高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凝聚力,才能提高城市区域竞争力,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可比照新加坡等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深化商事制度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登记财产、注册商标、申请专利、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方面制定完善更加详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外商投资、贸易投资、工程建设、公司管理、行政监督等领域不断缩减审批事项,并通过流程优化、数字化升级等方式提升服务效率,提高营商环境的透明度。

  构建和合共生的国际经贸环境和规则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长期保障,这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个大背景下,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树立国际视野,对标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顺应全球发展大势,在创造更好更优更高效的国际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加大“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共识,强化双边多边共商,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公约数,逐步形成开放创新、和合共生的国际化环境。

    (本文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吴维海,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飒)

 

(责任编辑:王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