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西高庄村农民书法展在北京开幕

2017-09-28 14: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西高庄村农民书法展在北京开幕

2017-09-28 14: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8日讯(记者 高兴贵)妙笔书盛世,翰墨展风华,928日,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西高庄村“喜迎党的十九大”农民书法展在北京国艺美术馆开展。

    

 

  图为展览现场嘉宾。记者 高兴贵/摄 

 

  书法是我国国粹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西高庄书法班自2013年一成立,就得到男女老少的积极响应。村里又给书法班学员们配备了笔墨纸砚,并请来书法家授课,村民学书法、爱书法的热情愈发高涨,寒暑不辍,风雨无阻。学员们在报纸、草纸、宣纸上,泼墨挥毫;楷书、隶书、行书间,挥洒自如;礼堂、广场、花园中,切磋技艺,不断加深的艺术素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学员们从懵懂,到相知,到热爱。一路走来,大家深深地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书写的规范,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要认真、有毅力、有定力,更要按规矩来,张弛有度,正所谓“字如其人”。 

 

  此次参展的150多幅书法作品均出自西高庄村村民之手,作者年龄从8岁至85岁。书法班师生齐心协力,用手中的笔书写对美丽乡村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对时代的赞颂之情。展览现场,无论是格调雅致的小楷条幅,还是恣意挥洒的草书中堂,乃至温润古朴的篆书对联,这些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书法作品,既彰显了近年来西高庄村书法爱好者在追寻书法本真的探索和实践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考,更彰显了该村的书法发展水平,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村民们作为新时代农民的文化担当,向社会各界展现西高庄村书法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武春河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由一个村子主办的书法展,尤其主办地还是在北京,说明了农民对于书法水平的自信,“我看了一圈,感觉这些字都很‘静’,不急不躁不火,说明书写者很少有名利的考虑,纯粹是出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当日,村里的文艺队伍还现场献艺,表演了葫芦丝吹奏、模特走秀、太极拳……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大饱眼福。 

 

  西高庄村村支书王焕荣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高庄村30多年来始终坚持“育民”为根本,每天晚上组织农民学习,提升素质,转变观念,办高中班,普及大专,包括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国学教育、艺术培训。该村陆续办起军乐班、葫芦丝班、中阮班、笛子班、二胡班、音乐班、书法班、绘画班、太极、模特、舞蹈等20多个专业课程。村民们拿起笔书写自己的历史、写自己的家风、写家乡的变化、写富裕后的心情,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先后出版了《西高庄村志》《西高庄文化系列丛书》《微信对话》十五卷,自拍自导自演情景剧、影视片一百多部;村民们人人上讲台,人人是演员,他们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播正能量,团结一心,互助友爱;形成乡村文化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繁荣局面。 

 

  “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节粮之星”“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河北省葫芦丝第一村”等50多个荣誉称号落户该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村里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得到发展,一项项福利让村民感受到小康村的建设步伐更加铿锵有力,村民们乐享其中,幸福感在每个村民心中荡漾。武春河表示,如果抛弃传统文化就等于隔断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用书法展来迎接十九大是非常好的。王焕荣说:“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老百姓要用自己的笔来展示对党和国家的情怀,展示新风采和新面貌,展现阳光心态,这是我们的老百姓非常可贵的一面。”

    

   

  图为嘉宾为展览赠送书法作品。记者 高兴贵/摄 

  西高庄介绍 

 

    “育民”永远在路上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西高庄村30年如一日,坚持以“育民”工程为本,使“强村”“为民”工程中的各种难题迎刃而解。该村以文化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文化繁荣的做法取得巨大成功,村民凝心聚力,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进取精神。该村在仅有的100多亩土地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交出了“2016年全村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人均收入20200元”的最靓成绩单。 

 

  村庄变课堂,读书学知识,观念日日新! 

 

  作为“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西高庄村先后投入600万元建起高标准综合教室,陆续成立了民兵之家、尚德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基金会等50个社团组织。为村民免费订阅报纸、坚持《在校学生奖励办法》等措施让求学上进蔚然成风。村里每年寒暑假都开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并组织趣味比赛、红色旅游……让孩子们沿着“乐之——好之——知之”的道路发展,赢在起跑线上。 

 

  2016年,该村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农民新风绘画展,成立社区书院和旗袍协会;开展“好家风家规”征集活动,组织村民拍摄全家福,开展“随手拍”活动,开拓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现代文明、传播正能量的新载体。 

 

  村民广泛参与,内容寓教于乐,锻造培育新型农民!天天有夜校、人人上讲堂、家家拍录像,见证幸福西高庄、幸福西高人! 

 

  如今的西高庄村,丝竹之声悦耳,沿村的文化长廊上是村民自编自绘的新二十四孝图,描绘出村民对孝文化真谛的解读。器乐班、歌舞班、书画班等文艺表演队和学习班20多个;开展“敬老孝亲模范”等评选活动十几项;编写《村志》《西高庄文化系列丛书》《微信对话》等15本;拍摄《我爱我家》系列家庭记录片64集;村班子工作专题片61部……男女老少是这些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热情被一次次激发。 

 

  育民带来巨变,从不平凡中走来,向着更美好进发!“育民”工程让村民们知识丰富了、素质提高了、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各项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30年来,村里没有卖过一分土地,村民所有土地村里收回共同发展集体经济,村里利用区位优势,开办了10余家工厂,随着时代的进步,该村停办所有工厂,又成功转型为商业、服务业,成就了经济大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村里实行村民退休制度,凡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至少可领取1000元退休费,而且逐年增加;97岁的村民张文岐每月可领取4700元的退休金,他逢人便自豪地说:“我比国家干部拿的还多呢!共产党领导得真好!国家真好!……”一项项福利让村民感受到小康村的建设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西高以我为荣!”——是西高庄村全体村民心底的呐喊,更是全村希望之所在。

  

 

图为展览现场村民在写书法。记者 高兴贵/摄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