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后发展"小目标"|巴中特快|走廊记录者|中巴经贸热线|专线直击·出海|巴基斯坦人在中国|中巴经济走廊发现之旅|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专题|

共享经济发展的前景很广阔

2017-07-19 10: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共享经济发展的前景很广阔

2017-07-19 10: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演播厅。点评中国经济,寻找中国商机。欢迎收看由中国经济网和韩国经济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每周中国经济》节目,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以及我们的老朋友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一起主持节目的还有我的搭档、韩语主持人金艳。首先进入第一个版块——大事。

  【第一板块——大事】

  【快闪】

  宝兰高铁9日开通运营,这标志着我国西北地区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宣布,未来一年,我国长征火箭将向全社会提供搭载服务。

  【导视】

  陈凤英: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张刚:中德方面在多个领域有很多合作的基础。

  陈凤英:世界经济在向好。

  张刚:我觉得对金融市场会产生巨大影响。

  陈凤英: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主持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近日在德国汉堡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 推动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对此,两位老师有什么想法。

  张刚:这次G20峰会凸显出来这是中日欧这几个核心的国家,有意维护全球化的进程。而美国呢在此次G20峰会当中的话角色较为尴尬,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对美国来讲呢,形成了一个尴尬的格局。

  主持人:陈老师您怎么看?

  陈凤英:应该说习主席在那的发言是联动世界问题,但是他最重要的强调了一点G20精神。这个精神我们说是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因为刚才张老师讲到了我们面临着新常态,也就是说全球现在对全球化的看法是不一致的,G20往哪儿走也不知道,所以我认为G20精神的重申就是因为我们要同舟共济。

  主持人:好的,感谢两位老师,那接下来把时间交给金艳,为两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金艳:本周大事关注G20峰会,张刚:中日欧尝试维护全球化进程,美国内外面临压力。陈凤英: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G20精神

  主持人:好的,谢谢金艳。那张老师您刚才提到说中日欧是有意继续维持全球化,而美国的地位有点尴尬,那具体来说一说这次G20峰会呈现出来的特点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

  张刚:这次的出访过程当中,中国和俄罗斯和欧盟都双方签署了非常多领域的合作协议,包括很多经济层面,包括德国,因为德国它提出的是叫做工业4.0,和中国的话提出的中欧制造基本上相吻合,双方有意在这个领域相互扩大合作,而且明确了北京的北汽和德国的(戴姆勒)来共同推出这个新能源汽车,这也标志着中国方面在多个领域有很多合作的基础。这样的话呢使得什么呀?对于美国来讲,一个它是倡导什么,反全球化,我不要参加任何组织的包括WTO,我都不参加。那我就是挨个谈,挨个谈对美国来讲,我美国第一、美国优先,对我有利的我要谈,采取各种手段胁迫你,比如说通过军事手段、地缘政治危机、卖他的军火,这种做法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其他国家认同,尽管他拿到了几个大单,特别是军火大单,但是其他国家来讲的话比较反感这种霸权做法。

  主持人:之前的时候,我们也都在谈所谓的逆全球化的过程,但这次G20峰会之后,如果结合刚刚张老师的分析,除了美国之外,其实逆的过程是有顺的态势,您是这么觉得吗?

  陈凤英:实际上这次会议非常亮的亮点就是十九对一,这个格局形成了。这一次是在矛盾和纷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达成的一致,所以应该说还是有共识的。首先一个我们说的意思,也就是说对世界经济的看法,基本还是一致的,世界经济在向好。

  那么大家要同舟共济,就是我们说为什么习主席说的话那么反映呢,第一点就讲了我们要开放世界经济,只有开放的世界经济,保证我们当下的向好的环境。另一个他也提出现实问题,就是我们要增加新的潜力。我想这是大家看到的,新的创新在开始,数字经济也好,或者工业革命都在开始。所以这也是达成一个共识的,就是新的工业革命在开始。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次能够这么积极的十九个国家相互妥协配合的原因是什么?

  陈凤英:我认为背后原因共同面临的问题,首先一个世界经济虽然在向好,但是我们依然面临很多很多问题,刚才讲到逆全球化,有一批人在全球化当中的确还是受到一定冲击,比如说贸易转移问题,也就是跨国公司投资问题。另外一个习主席讲的第三点是非常清楚讲到的,就是说全球不一定是全球化形成的,是工业革命,是智能机器制造,已经在做人类一般劳动的岗位了。所以他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能看到的现实问题,你美国的生意也好或者你欧洲的生意,不一定是我们中国和新兴市场的问题,你们自己的工业革命已经在抢你们的饭碗了。所以我们能看到争论新的一种经济在出现,但如何去接受它?最关键最关键我们能看到就是全球经济治理,这次会上德国没有把它列入全球经济治理,列入议题。但是杭州峰会是最主要的,杭州峰会我们说了要危机应对治理,要展示一个长效机制,必须有一个全球治理的改革。但是德国这次没有列入,但是习主席依然讲到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因为我们G20就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所以我认为有分歧,但是更多还是有一致的地方。也就是说习主席一直讲的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我认为这就是大家说的合作共赢。

  主持人:那G20峰会之后,二位老师对于投资者以及境外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张刚:对于这次全球经济未来的走向,我个人持一个相对比较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各主要国家的央行都提出了缩表,就是减少货币投放,减少印钞的数量。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高度神经的紧绷,我觉得对金融市场会产生巨大影响。

  主持人:陈老师您怎么看?

  陈凤英:我倒是有一个不同看法,首先一个汉堡峰会搭起来一个平台,我们叫多边搭台,三边唱戏。

  全球合作和全球化的趋势没有什么变化,过去我们担心的是存在的,但是今天G20依然在重申全球开放的市场经济,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我就认为在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情况下,如果G20来还能达成初步一致的,我说的汉堡公报,那对世界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应该说世界经济虽然是在转型,但是它毕竟还有一个团队精神,就是G20的精神。另一个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来说可能掀一个高潮,这个基础建设“一带一路”我们已经不用说了,美国的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事实上北边的开放已经开始了,所以欧洲依然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新的贸易和投资拉动的很有可能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在国际上,我们看到的公报最后有一句话,就是现在你也可以投的两个,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基建,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主持人:好,感谢两位老师的分析,为了让大家实时了解近期的中国经济,接下来把时间交给金艳。

  金艳:近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贯通,也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具体请看小片介绍。

  【小片】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实现“六个最”: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桥梁。

  大桥集桥、岛、隧、连接线于一体,其中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无论从空中俯瞰,还是从深海远眺,港珠澳大桥就宛如一条巨龙雄卧在伶仃洋上。

  金艳: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以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闭合”,“粤港澳大湾区”今后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能释放的能量将无可限量。

  主持人:好的,谢谢金艳,那接下来进入每周中国经济的第二个版块政策。

  【第二版块——政策】

  【快闪】

  北京出台新政,要求从2020年起,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改革试点。

  上海发布《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未来新增供应各类住房约170万套。

  河南印发通知,每亩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从1500元提高到1600元。

  【导视】

  张刚:促进三地的人员流动,

  陈凤英:人才市场的整合是非常关键的

  张刚:光靠这个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陈凤英:相互补充和发挥各自的优势

  张刚:创造一个全新的城市以吸引人才

  主持人:最近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这是我国首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也是首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专项规划。对此,两位老师有什么看法?

  陈凤英:应该说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京津冀三地我认为人才市场的整合是非常关键的,而且人才市场整合当中,我们一定要看到就是说相互补充和发挥各自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那张老师您怎么看?

  张刚:此次规划呢是为京津冀一体化量身订作,那么有助于促进三地的人员流动,而且也有助于化解北京人口密度过高的压力。

  主持人:好的,谢谢两位老师,那接下来把时间交给金艳,为两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金艳:本周政策关注我国首个跨区域人才规划,张刚:促进人员流动,化解北京高密度压力。陈凤英:全面整合三地人才市场,充分发挥京津冀人才优势

  主持人:好的,谢谢金艳,那陈老师您觉得这个规划如果真的落地实施之后能带来多大的改变?

  陈凤英:首先我要说几个数字,我这里讲因为京津冀人才配置是扭曲的,基本的人才实际上全国也是这样的,就是集中在北京。我这里有一个数字,大专以上北京大专以上人才是天津的1.5倍,是河北的1.7倍,如果是本科毕业就是大学毕业,那北京是天津的3倍,是河北的6.5倍。刚才就是说人才聚集挤在北京,房地产北京价格又那么贵,这么多人在这么一块地方抢这么一个地盘,还不如分摊一下。也就是说我们看好的,我认为京津冀的整合的主要目标还是雄安新区,雄安是一个发展空间。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像DC,就是美国的DC华盛顿,华盛顿市内的收入并不高,因为华盛顿市内以外的马里兰就是一个发展空间,所以我们感觉到北京的整合,这次整合3D还是以雄安为主要,然后发展的空间在拓展。拓展的结果是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好像还不完全是京津冀,所以我们要有战略的人可以限制到雄安,到天津,甚至可能石家庄。所以尤其是外地人口,如果要进北京的户口不好入,但是你又是高级人才,我认为可以选择北京现在的雄安以及天津,它是非常好的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很大。

  主持人:您给出了建议,但是还是有一个问题我要问一下张老师,您觉得这个规划和战略实施如果落地之后,会打破很多人才的所谓的恋京情结吗?

  张刚:只能说这是配套措施之一,要想打破恋京情结的话,光靠这个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是依靠既有行政上的扶持,政策上的扶持,又有市场化的手段去引导。包括雄安为例的话,我觉得也是这个试点之一。就是说距离北京有点距离,在创造一个全新的城市以吸引人才。但是呢这个人才是吸引,行政性的指令恐怕很难落实,这种吸引的话以确保外迁出去的人仍然不损失他的相关的福利。举个例子,比如说如果是北京人,到那地方去工作,他在北京所享有的一切教育、医疗等等的这些资源还为他保留。这样的话呢可能作为一个手段而已,并不会说是如果外省户口的人来到雄安地区或者河北地区,他能够享受到北京的资源,我觉得这个恐怕在短期之内很难实现。我觉得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这种再造核心城市,分散一些资源。使得什么?使得原来过度集中的这些优势资源大城市的话,把资源给它分散的话,通过试点能够逐渐的过度到什么呀?户口本将会成为历史,这是终级目标。但现阶段的话包括人才规划主要还是起到一个什么呢?就是让拥有北京户口的人能够放下后顾之忧,你能够顺顺当当的愿意到雄安这些地区去工作,去生活,只能起到这么一个初期的作用,仅此而已。

  主持人:那如果说能够让政策更好的实施,包括打破恋京情结,让这种资源能够更加合理的分布。那您觉得接下来的这种,应该分几步或者大概走势是什么样的?

  陈凤英:首先一个我认为把雄安新区的规划现在已经在出台,然后也在做,雄安新区做实它,这是我们北京的一部分,不是所有的就可以到雄安去落户,比方说本科生,不要求更高的可以到雄安去创业,因为雄安是创新的,是国际化的,是面向未来的、绿色的。那么我想如果我们有个憧憬的话,那里发展的环境比北京城市要好的多,那我认为这就是雄安首先要建设起来,我认为这是第一步,把这个城市规划好。还有一个就是福利要跟上,我倒是认为你可以去,但是户口还在北京。子女教育还可以留在北京,你可以流动,这样的话北京所有的福利他还是可以享受的,最关键我认为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那里的设施要跟上。

  主持人:那对于境外投资者您有什么建议?

  张刚:对于境外投资者,很显然包括京津冀地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收益类的公司,包括工程公司、以及建材类的公司,很可能未来几年都是一个高收益期,他们的投资机会绝对是不可忽视的。

  主持人:您对于境外投资者的建议是什么?

  陈凤英:我认为应该是雄安作为一个投资点,尤其是以高科技和研发以国际化,它不会亚于我们说的浦东或者深圳,投资机会是很大的,但是一定要瞄准的是高端的,不要瞄准低端的,低端的空间不大,所以高端的发展空间会很大。

  主持人:好的,谢谢两位老师,那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旅游城市介绍我们去山东威海看一看,把时间交给金艳。

  金艳: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是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体请看小片介绍。

  【小片】

  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6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游览景区(点)80多处。

  威海海岸线长近1000公里,沿线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鸟翔集,有30多处港湾、168个大小岛屿。威海市中心城区高区的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下辖市乳山银滩、下辖市文登小观金滩都属于中国北方有名的海滩。刘公岛是天然植物王国,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海驴岛则有“海鸥王国”之称。

  2016年,威海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909.9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519.35亿元。

  金艳:威海地处海岸线,天气多变,夏季旅游时应注意提前查看天气预报。

  主持人:好的,谢谢金艳。那接下来进入每周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版块市场。

  【第三版块——市场】

  【快闪】

  截至7月5日,全国粮食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3679万吨,同比增加1126万吨,增幅44%。

  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近日发布1—6月销售数据:恒大、万科等5家龙头房企上半年合计销售额11480.67亿元,同比增长50.6%。

  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为2.0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16万亿元,为4575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348亿元。

  【导视】

  陈凤英:中国的城市化在膨胀式的扩张,

  张刚:共享经济发展的前景很广阔

  陈凤英:这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张刚:需要法制法规的健全。

  陈凤英:共享汽车事实上是很好发展的

  主持人:近日,宁夏首批20辆共享新能源电动汽车正式投放,通过企业化运作和智能化服务,向百姓提供有偿租车服务。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汽车共享企业40余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对于共享汽车与城市发展未来的关系,两位老师怎么看?

  张刚:共享汽车呢,它是在共享单车的基础之上做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的话呢,我觉得急于需要建立起来的就是个人信用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前景很广阔,但是相关的监管措施要积极的跟上。

  主持人:好,那陈老师您怎么看?

  陈凤英:我也是跟张老师有点相同,就是说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大,我们城市规模大。所以我想这是一个空间,另一个呢管理、法制、监督、诚信都要跟上,如果没有跟上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麻烦和问题。

  主持人:好的,谢谢两位老师,那接下来把时间交给金艳,为两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金艳:本周市场关注共享汽车与城市发展未来,张刚:个人信用体系亟待完善,共享经济前景广阔。陈凤英:共享经济发展空间大,政策法规应管理需跟进。

  主持人:好的,谢谢金艳,那刚刚张老师提到了共享经济,说像共享单车这些发展的很不错,但是像汽车这样的共享您觉得能火起来吗?

  张刚: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呢我觉得它有很多都是相似之处,但是呢就是在单价的成本上共享单车应该来讲要求条件更高一点,要求尤其对于个人的信用等级,目前在共享单车上的话呢,现在主要还是OFO和摩拜这两大公司来进行PK,还有一些其他小公司。但是的话呢他们的个人数据,首先都是独自垄断的,他们不共享的。这有点像什么?商业银行之间,客户的信息那是高度机密,甚至是商业银行宝贵资源,怎么可能去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同行去共享呢。所以说这就导致了很可能个人信用体系它建立起来难度就很大,这个需要法制法规的健全。

  主持人:很多人聊到这次的共享单车,包括把它跟之前的滴滴如果做类比的话,就是某种程度上礼说共享的概念也不是特别确切,因为它也不是说我把自行车拿出来,而是他提供这个自行车,然后你来交易有偿使用,大概是这样的。所以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说那共享单车所谓它能火起来,它可能这个原因不在于它实现了共享,您怎么看待这个背后的逻辑?

  陈凤英:首先一个我对共享经济在中国还是比较乐观,因为我刚才已经讲到了,中国有个人口因素,我们的人口基数是那么的大。另一个中国的城市化在膨胀式的扩张,膨胀式的扩张,就是有一批流动人口,一批流动人口他是需要用这种共享的。刚才说的共享单车,因为它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方说他要到地铁口,但是走路可能是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骑车大概五分钟到十分钟,这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共享汽车事实上是很好发展的,因为我们去美国去欧洲就要出租,租赁,汽车租赁在西方国家非常普遍。因为他们到任何一个城市去,他们有的时候是自己开车去,有的就是不开车,坐飞机去。到了一下来以后,马上在机场就把汽车给租了,租了以后开到宾馆,我们说的共享汽车就是租赁汽车,租赁汽车业所以在中国是有发展空间的。

  主持人:那就是在这种共享经济的概念下,张老师您觉得对于投资者来讲有什么建议吗?就是接下来可能会哪个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张刚:我觉得大家要对共享经济的话,它的局限性要高度的戒备,我觉得很难做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说像共享汽车,刚才你报出来的数量共享汽车才几万辆而已,为什么数量那么少,由此可见它成本之高。以及很多公司在这个领域的投入,它恐怕难以承受。这样的话对于此类共享经济,我觉得大家谨慎看待。包括现在的共享雨伞也出现了很高的失窃率,我觉得这一切在没有个人信用体系的基础之上,来发展共享经济都是空中楼阁。

  主持人:那陈老师您对于境外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陈凤英:我倒是认为,我一直对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前景是看好,担忧的就是诚信,信誉。所以我认为呢谨慎是第一,因为中国的诚信制度必须建立以后,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另一个法制是很关键的,因为在法制情况下呢,诚信才能真正建立的,如果没有法制诚信也很难,人哪,人之初并不坏,但是最后会出现不善就是因为没有法制,制度没有建立。我认为这两方面很关键,

  但是这个发展的空间会很大,想想单车在这一年当中,就是我们说OFO能够成功,这就是说中国一定要落地。跟中国一样,你去发掘一个认为的共享,它可能就能。我认为雨伞的问题很难成功,因为中国没有把雨伞当做什么,本来就是宾馆有公共的雨伞,用是可以不要钱的。所以我想这种肯定共享做不了,但是做一种能够落地中国的,这样的共享经济的市场很大,是可以投资的。

  主持人:所以说有的时候其实可能共享这个概念是次要的,而最终你共享那个东西是什么。

  陈凤英:对,你一定有市场和需求。

  主持人:市场需求很重要。

  陈凤英:对。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析,那以上就是这一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下周的事咱们下周再聊,每周中国经济祝您周末愉快。(完)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