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后发展"小目标"|巴中特快|走廊记录者|中巴经贸热线|专线直击·出海|巴基斯坦人在中国|中巴经济走廊发现之旅|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专题|

赵云龙:“一带一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6-06-08 14:24 来源:CE.cn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赵云龙:“一带一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6-06-08 14:24 来源:CE.cn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出、沿线各国响应并合作的跨国经贸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这个合作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开启全新的国际合作。《新丝路密码》摄制组远赴重洋,采访了哈佛大学美中经济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赵云龙。倾听他是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并如何看待中美布局“一带一路”战略的未来发展。 

 

赵云龙

 

哈佛大学美中经济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赵云龙 

 

  以共商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种单向性援助,而是一种多向性共建,是一种合作性结伴;是一种“关系主义”的互惠,还是一种“和合主义”的联动。它是共同谋划,共同实施、共担风险后的共同分享。这一战略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要最终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和谐共同发展。

 

  谈到美国是否会参与到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去,久居美国的赵云龙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和中国在经济贸易上就有很多互动,中美关系曾经如胶似漆,现在美国没有理由不愿意和中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赵云龙说:“在当前的这个世界上,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一条大动脉,而且谁也没法限制经济的发展。比如说,中国没法阻挡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某一个国家也没法阻挡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是共同兴隆的阶段。就‘一带一路’建设,奥巴马在政策上他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中美之间没有外界猜测得那么勾心斗角。利用‘一带一路’中国和平崛起,美国通过中国的技术、贸易、旅游来拉动本国经济,何乐而不为呢?” 

    

  以高铁为助力的中美新型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开放,也向发达国家开放,中美可以共享经验加强项目合作。“一带一路”将为中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提供契机,这也将进一步丰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和成果。 

 

  说到中美共享经验加强项目合作,赵云龙先生忽然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笑着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美国的华人和美国本土人共同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要把高铁从北京一直修到纽约这里然后再修到华盛顿去。

 

  赵云龙说:“走白令海峡,穿过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过阿拉斯加,走一截加拿大的路,然后过来。设想修好了以后,按照现在35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北京到纽约也就两天两夜。完全可以做一个卧铺,在软卧睡一觉,路上看着风景,吃着阿拉斯加的鳕鱼,就到了纽约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我认为中国的高铁在有限的几年之内应该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去。这是中国一枝独秀的。我认为中国的高铁修到美国大家都会很高兴。我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我坚信中美之间可互相借鉴的事情很多,市场也很多。作为美籍华人,我更希望祖国的高铁修到这里来。” 

 

  未来中国会不断缩小与世界顶尖技术差距的,终有一天中国高铁会修到大洋彼岸,甚至更远的地方。 

    

  技术借助“一带一路”架中美桥梁 

 

  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延续几个世纪,最大限度地照顾不同习俗、传统和制度,使东西方文明得到沟通交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飞快,随着美国对中国的签证放宽至10年,迅速加大了中美两国的人才互通、科技交流等等。 

 

  赵云龙说:“很多人都不知道1949年以前美国对中国是免签的,当时中美两国互为盟国。现在签证期扩展到了10年,我觉得很好。签证不应该是限制两国人员流动的阻碍,而应该成为双方有效的人才技术交流的纽带。不得不说,美国技术对世界是有贡献的。爱迪生发明了电流,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拉近了世界与美国的距离,不然现在到美国还要坐船。卡尔·本茨发明了发动机,福特依此发明了汽车,并把汽车带向了世界。” 

 

  赵云龙认为,美国在互联网时代贡献更大。他说:“我们知道,1928年美国有一个学者办了一个企业,就是摩托罗拉公司,这个公司一开始设计的步话机是后面背一个背包,前面是一根天线,那是最早的手机。我想技术的革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技术在互相交流,没有哪个人哪个集团能够隐藏住一种技术。技术是共融、共通的。” 

 

  如今,借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美两国会不断加强人才与科技的交流与互通,点燃友好交流的火花,并为中美之间架起了越来越多沟通的桥梁。 

    

  国际主义者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仿佛是一个行走中的生命,它与内心对话,帮助你发觉生命的真谛,倾听那些曾被自己忽视的真实。去过100多个国家的赵云龙先生对行走的定义是,多走一些地方会开阔你的眼界、开阔你的人生,将会使每一个人的人生更精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这个行走中的国家,也将步入越发精彩的发展阶段。 

 

  赵云龙先生认为这次中国经济网来到美国的采访非常有意义,通过镜头将会给中国观众带来更加广阔的视野,会给各地的观众带去不同的思维和思想。赵云龙先生对中国充满爱,对美国、对全世界都抱有热烈的情感,他以国际主义者自居。

 

  他说:“我觉得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本人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行走了100多个国家,考察他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甚至是跟着旅游团深入当地考察,这是我15年来主要做的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增进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增进了对各国的了解。有助于开阔我的心境和学术研究。我希望祖国的有志青年来到美国,将中国的精神带来,同时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学成后归国也好,留美也罢,甚至选择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去做贡献都好,未来是你们的。我殷切期盼你们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用智慧、用创造力、用善良来造福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