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4-6-14/1402711343420.json,553,450
中国经济网6月13日讯(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张月亭)6月4日上午,周窝镇郭家院村村委会大院里渐渐热闹起来。原来今天村民郭彦辉的儿子要在这里结婚请客。
早就听说郭家院村建起了村民“大锅台”, 村里统一宴请标准,厉行勤俭节约,专为村里红白事提供方便,今天正巧遇到。
穿过村支部前院,一排装修一新的平房映入眼帘,墙面上“村民食堂”、“统一标准,禁止婚事大操大办”两行大字尤为引人注目。厨房里,灶台火焰旺盛,水煮花生米、木须肉、炒蒜苔、西红柿炒鸡蛋……几样家常小菜正在陆续出锅;另一口锅里,大锅菜香味渐浓。没有大鱼大肉,却多了几分家常温馨。
提起婚宴的操办,郭彦辉脸上乐开了花,“这事搁在以前,光酒席一项就得花费上万元,现在在村食堂统一标准办,村委会有人给操持,既省钱还省心,这村民食堂真不赖!”要说这村民“大锅台”省钱省心,受益的远不止郭彦辉一家。
“村民食堂是在大伙集体表决下建立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已经集中操办了二十多次红白宴席。”村委会主任郭子正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婚丧嫁娶越来越讲排场,烟酒、饭菜档次越来越高,攀比之风越来越重,遇到红白事,大家都想办得隆重一些,特别是村里一些条件好的人家,讲究排场和门面,要摆上几十桌。一家看一家,家家都想办得好,大鱼大肉,整鸡整鸭,吃不了就倒掉,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有些贫困户为了撑面子更是借钱办事,有苦难言。
前几年,村里发现了这个问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里的红白事初步制定了简办标准,但由于各家分散请客,理事会难以监管,铺张浪费之风有增无减。
经过多方考量,郭子正有了办集体食堂的想法。2012年,武强县国税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进了村。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工作队对于郭子正的想法非常支持。与村民几经商议,经多方筹资建起了这个村民食堂,提倡大家节俭办事。
郭子正掐着手指算起账来:“过去办一次喜事,一家最少要请两次客。在饭店请客花销大,一桌最低标准也要300元。如果在自家请客,锅灶、桌椅什么的都要租借,光这个就要四、五百。由于没有专人管理,饭菜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现在村里建起这个大食堂,全部统一标准,厨具炊具桌椅板凳免费使用,每桌8个菜,以时令蔬菜为主;酒的价格定在一瓶25元以下,烟一盒10元以下。再加上村班子成员义务管理,办一次事,能省下以往一半多的费用,而且干净又卫生,深受村民的喜爱。”
刚刚忙完婚礼的村民高一招抢过话题对记者说,“现在在农村,普通的一桌宴席就得二、三百元,按每户请客20桌计算,只婚宴一项就得‘大几千’。村里实行‘大锅台’之后,在村食堂请客,一桌饭连烟酒下来也超不过一百元,省了一半多。”
“当然,刚开始实施时,村民们有些不习惯。”村支书郭彦涛说。2012年6月份,郭家院村民食堂建成,开始实施红白喜事统一标准,节俭办事。为给大家做个榜样,郭彦涛首先拿自己儿子婚事“开刀”,带头第一个在村民食堂请客,一下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小食堂”里做出勤俭节约的“大文章”,郭家院村全村上下也形成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农村生活新风尚,附近不少村纷纷过来“取经”。 今年以来,以郭家院、东王庄等20个村为试点,武强县采取单位帮扶一点、村里集一点的办法,开展起了村民食堂创建活动,并拓宽工作思路,把“大锅台”搬进机关食堂。目前,该县已建起村民食堂15个,机关食堂公务用餐试点20余个,年可节约各类费用100余万元。